2010年9月5日星期日

还有中国好回吗?

中国的改革开放,官方的正式说法是始于一九七九年。
在此之前,中国被喻为一穷二白,那些在乡下家乡还有亲人的长辈,从过藩开始,直到八年抗战,二战之后,再到四九年解放之后,又到五零年代的社会主义大耀进,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,七十年代的改革之前,什么时候不是大把油水不停的,尽其所能的输送回乡,尽管本身的经济状况未必充裕。
他们有的青壮年时过藩,有的在童年时随父母长辈南来,内心深处有个故乡的清晰风貌,有故乡情人或父母亲人在梦中呼唤,有谁不应回乡,有谁能阻止他们回乡?
但是由于政局的改变,我国独立之初,正是政府不允许我们的长辈回乡探亲,要回去的,去了别回来。可是大多数人已经在此落地生根,怎能说去就去,不再回来?家乡里的亲人,由于生活困苦,也不鼓励南洋的亲人回去受苦受煎熬。彼此只能通过书信联系,或最终失去联系。
过藩又回不了乡的一群,抱着思乡的遗憾在南洋终老,这对他们是否公平,从来没有一个政治人物站出来说过一句公道话!
直到八十年代末、九十年代初,才有小小的开放,让那些从小南来,而又尚未高山仰止的父老一辈有个回乡探亲的机会。即使是那个时候,我国国民的经济地位,也还是优于中国乡下。所以有些普通老百姓,回去之后还是选择回来打拼,继续支援乡下的亲人。无力者只能望乡兴叹,因为有些同乡需索无度也。
谁知世界轮流转,十年之后,踏入公园二十一世纪之时,改革政策的贯彻与深入,中国的经济以十年等于百年之势,腾飞而起,我国腐败过时的经济政策,一下子优劣立判,再也不必相比争论了。
近十年来回去祖先故乡的后人都会说,父母祖辈以前回去,要带很多红包,现在回去,要收很多红包。由此可见,亲情乡情并不由得政客们指指点点,胡说八道。
中国政府的政策非常鲜明,吾等南洋客的第二代第三代,以及以后的一代代,都不是中国人,不是侨胞,只是一个外国人,待遇和外国人没有两样。那些还想和中国政府攀亲带故的,老头认为还是乘早死了这条心吧!吾等外国人赴中国求学,难道曾有过侨胞待遇吗?
这个事实,也回答了我国那些满脑子被灌满“乘客论”、“寄居论”、“回中论”的种族主义者自以为是的落后思想。吾等是否应该予以迎头痛击,以免他们继续传播毒素,毒害下一代呢?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